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

科技让驾考更美好

【国华新闻网】国华书院新型文化路及书院序

点击:864323次 发布日期:2014-07-15

国华书院

 

书院始于唐宋,兴于宋元,至明清时期一直是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出现,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、研究学问的场所,中国著名的四大书院是: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、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,南宋四大书院 明代无锡有“东林书院”,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、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,他们被称为“东林党”。

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开始于唐朝,为开元六年(718年唐玄宗在东都洛阳的丽正书院。宋代书院的兴起是始于范仲淹执掌南都府学,特别是庆历新政之后,在北宋盛极一时。这时候出现了四大书院的说法。到了南宋更盛,各延大儒主持,成为理学书院。

元朝时书院制度更为兴盛,专讲程朱之学,并供祀两宋理学家。明朝初年书院转衰,直到王阳明出,书院再度兴盛。随后书院因批评时政,遭当道之忌,明世宗张居正皆曾毁书院,尤其是东林书院事件,魏忠贤尽毁天下书院,书院乃大没落。

满清入主中国,对书院所保存的元气,犹有余悸,继续抑制书院。雍正十一年(1733年),正式明令各省建书院,改采鼓励态度,书院渐兴;惟不分官立私立,皆受政府监督,不复时的讲学自由。清 王枚《睢州志·公署》:“今之州署为旧时洛学书院。书院创于雍正时刘公蓟植,后没于水。道光时马公移建于署西袁氏(袁可立)宅,与州署邻。”

 

国华书院的诞生是顺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需要,创新存在模式,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书院。体现形式主要在书法艺术、绘画艺术、国学研究、玉石研究、以诗会友、根雕等工艺品研究和发扬的新型现代化书院。书院广纳从事各类文化艺术的大家和学者,定期举行各类艺术峰会,文化峰会,书画笔会,宝石鉴赏会等颇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“文化经济盛筵”。

 

书院发起人国华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:张全雷先生十分关心国华书院发展,积极和国内知名大家探讨书院发展模式,存在意识形态,吸引了文化艺术界各类杰出代表加入国华书院,为国华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

1931年12月2日,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“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”的著名论断。2014年7月15日国华书院发起人张全雷先生引用梅老著名论断深层次含义“所谓书院者,非谓房屋古色古香也,有大家之谓也”。敬仰先辈创办书院的风骨和智慧,展望书院的与时俱进和前程,我们一定会把国华书院办好,办出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