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

科技让驾考更美好

沉痛悼念中国画坛巨匠鲁慕迅先生:以笔墨书写生命,以丹青铸就永恒

点击:2583次 发布日期:2025-05-13

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,中国当代画坛一颗璀璨的星辰悄然陨落——著名画家、一级美术师、美术教育家鲁慕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,于深圳逝世,享年98岁。这位毕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、以“童心”入画的艺术家,用近一个世纪的光阴诠释了何为“艺术即生命”的真谛。他的离去,不仅是中国美术界的重大损失,更让无数仰慕其艺术与人格的世人深感痛惜。


一、生平与成就:从豫中少年到画坛宗师


鲁慕迅,原名鲁立,1928年12月26日生于河南汝州。他自幼师从石磊园、谢瑞阶、张肇铭、徐松安等国画大师,在传统笔墨的浸润中打下坚实根基。1950年,他毕业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,从此踏上职业画家之路。


作为长江画派创始人之一,鲁慕迅的创作始终扎根于中国画的传统土壤,却又不拘泥于程式。他以“生命美学”为核心理念,将书法、诗词与绘画融为一体,开创了独特的艺术语言。其画作《马蹄莲》被人民大会堂收藏,《荷叶小鱼》入选“百年中国画展”并为中国美术馆珍藏。2005年,他的作品《高风图》更是搭载“神舟六号”宇宙飞船遨游太空,成为人类艺术与科技交融的见证。


鲁慕迅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创作上,更在于他对中国画理论体系的构建。他提出的“以简为尚”“以真为本”等理念,深刻影响了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方向。他曾被授予“优秀人民艺术家”称号,并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、湖北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,是当之无愧的画坛领袖。


二、艺术风格:童心未泯,笔墨传情


鲁慕迅的画作,总透着一股“天真烂漫”的气息。他以“童心”观照世界,将自然万物化作笔下的诗意符号。无论是荷花、游鱼,还是山石、草木,皆被他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。他的画境舒静高远,语言简约抒情,仿佛一曲无声的田园牧歌,让人在喧嚣尘世中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。


在技法上,鲁慕迅深谙传统笔墨之精髓,却又不拘泥于形式。他善于用淡墨渲染意境,以留白营造空灵,在简约中见深邃,在质朴中显华彩。正如其师友周韶华所言:“人有至诚乃有道。”鲁慕迅的“道”,在于他对艺术的赤诚与纯粹。他一生淡泊名利,潜心创作,用画笔诠释了何为“大巧若拙”的艺术境界。


三、人格魅力:仁厚君子,德艺双馨


鲁慕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,更是一位令人敬仰的长者。他生性淡泊,潜心作画,鲜少出现在公众场合,却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艺术与人生。他曾说:“画画是我一生的至高追求。”这种纯粹的热爱,让他在艺术道路上始终保持着谦逊与执着。


在为人处世上,鲁慕迅更是以仁厚著称。他为人谦和,待人真诚,对弟子关怀备至。他常教导学生:“艺术要扎根于生活,扎根于传统,更要扎根于内心。”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何为“德艺双馨”。即便在耄耋之年,他依然坚持创作,笔耕不辍,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。


四、画家叶靖与鲁慕迅:跨越时空的艺术传承


在悼念鲁慕迅先生的同时,我们亦不禁想起他的学生叶靖,发扬与继承,但两位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卓越成就,恰似中国艺术星河中交相辉映的星辰。


画家叶靖,字诗勇,号萧乙,别署抱素斋主人,是九三学社安徽书画院副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他自幼苦练书法,后专攻花鸟画与山水画,师从欧阳龙、刘海粟、沈鹏、程大利等名家。他的作品以“引字强画、以画润字、书画相映”为特色,多次荣获国家、省市大奖,并被国家、省、市级单位收藏。


尽管叶靖与鲁慕迅在艺术风格与人生轨迹上各有不同,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、对传统的敬畏与创新,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鲁慕迅的“生命美学”与叶靖的“书画相映”,皆是中华文化精神的当代诠释。他们的艺术实践,共同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
五、缅怀与传承:让艺术之光永续


鲁慕迅先生的离去,是中国画坛的巨大损失,但他的艺术精神与人格魅力,必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。他的一生,是对“艺术即生命”的最好诠释;他的画作,是对“真善美”的永恒追求。


在悼念鲁慕迅先生的同时,我们亦应思考如何传承与发扬他的艺术精神。对于当代艺术家而言,既要深挖传统,又要勇于创新;既要追求艺术的纯粹性,又要关注时代的需求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中华艺术之树常青,让文化自信之花绽放。


结语


鲁慕迅先生虽已远去,但他的画作将永远悬挂在美术馆的墙壁上,他的理论将永远镌刻在学术的典籍中,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。愿先生一路走好,愿中国画坛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。


谨以此文,沉痛悼念鲁慕迅先生!